含山經濟開發區:堅持差異化發展走特色園區之路
“融入馬鞍山,在‘東向發展’放眼全國的思路指引下,園區思想得到解放,工作節奏加快。我們將通過三到五年時間,引進50家制冷配件企業,形成100億的銷售收入。”談起發展前景,含山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馬恒生信心滿滿。
區劃調整以來,含山經濟開發區通過認真研究調整戰略,逐步確立了制冷配件、食品釀造、輕工紡織以及電子電器四大主導產業,并將制冷配件產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圍繞制冷配件產業發展,該開發區有針對性地積極開展產業招商。
通過把現有的空調制冷配件產業延伸,拉長制冷配件產業鏈,繪制制冷產業地圖,圍繞產業地圖和產業鏈,有重點地選擇浙江、廣東開展駐點招商,已成功引進安徽海立、浙江朗迪等制冷上下游企業。積極與浙江制冷協會、廣東制冷協會、上海制冷(泵閥)協會等行業協會、商會合作,開展委托招商、代理招商活動。按照計劃,含山開發區將力爭通過三到五年時間,引進50家制冷配件企業,形成100億的銷售收入,打造全國有影響、安徽第一流的制冷配件產業基地。
上半年,含山經濟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2億元,同比增長26%;固定資產投資達到6.8億元,同比增長35%;規上企業工業總產值達到8.2億元,同比增長30%,規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72億元,同比增長61%;實現財政收入1100萬元,同比增長44%;利用內資達到7.82億元,同比增長36.2%;實際利用外資達到620萬美元;外貿進出口達到420萬美元。
含山工業園:對接市區產業加速轉型升級
含山工業園是一個以機械鑄造和環保設備為主導產業的特色工業園區,2012年實現工業產值34.3億元,財政收入0.83億元。目前園區建成區面積3.5平方公里,計劃擴區至7.8平方公里,目前正在根據形勢發展的要求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按照“新企業拉動、大企業提升、中企業技改、小企業集聚”“四條腿走路”的工作路徑,該園區將全力成為全省重要的精密鑄件生產基地、汽車零部件示范基地和環保裝備生產基地。
機械制造是馬鞍山市傳統強項,含山工業園區以機械鑄造和精加工為主導產業,區劃調整以來,工業園區內企業不僅得到了來自馬鋼、圣戈班、華菱等眾多廠商生產訂單的機會,更得到了他們的先進管理理念和發展經驗。
園區內機械鑄造龍頭企業之一的安徽省輝煌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在區劃調整后,得到了來自華菱公司的大力支持,輝煌公司年產值由2011年的不足億元達到2012年的1.46億元,在華菱公司的支持下,輝煌公司啟動了年產4萬噸自動化生產線項目,目前該項目一期工程已接近完工,項目完全達產后,預計年新增銷售收入4億元。而像這樣的例子,在含山工業園還有很多。
五大指揮部:新契機帶來新發展
2012年初,含山縣成立了褒禪山經濟園區、昭關溫泉旅游度假區、凌家灘文化園區、濱河新區、運漕古鎮開發建設5個指揮部,按照“身份不變、聘任上崗、績效考核、以崗定酬、流動認可”的原則,該縣抽調精干力量,從區域規劃、建設、招商、融資、征遷、維穩入手,取得了明顯的發展建設成就。
褒禪山經濟園區設立后,根據“一基地四園區”發展規劃,含山縣整合資源,在該園區集中規劃了12平方公里的綠裝產業園,集聚發展裝飾壁紙、防盜門窗、建筑型材、日用廚具、衛生潔具等5個行業。該園區按照“投產一批、開工一批、對接一批”的工作思路,推進一批億元以上綠裝重點項目,力爭年內入園億元綠裝企業6個以上。
昭關旅游度假區指揮部成立以來,突出昭關溫泉旅游度假區和褒禪山風景區融為一體,全力打造成長三角首選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按照基礎先行的原則,目前已建成4個安置小區,配合昭關鎮完成21個村的征遷任務,確保項目順利啟動。
凌家灘文化園區按照“理思路、打基礎、拉框架、謀發展”的思路,加快文化村、旅游大道等基礎性工程建設,其中,文化村一期工程有望在9月底實現入駐。下半年,該園區將圍繞創建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的目標,重點抓好項目提速和融資突破。
濱河新區規劃總面積約5.2平方公里,規劃人口5萬人。新區規劃緊依旅游大道(改線S226)和得勝河水系,定位為建設生態、休閑、文化、旅游及高檔居住為一體的魅力新城,構建“青山綠水、布局合理、精巧別致、宜業宜居”的現代化濱水生態慢城。目前,皖江農機農資產品交易展銷中心、幸福家園安置小區、濱河濕地公園、道路管網等工程建設進展順利。
運漕古鎮開發建設指揮部依托古鎮的人文資源和環境資源,通過“文化科技資本產業品牌”的復合運作方式,整合和盤活運漕古鎮旅游資源,力爭把運漕建設成為“文化濃郁、經濟繁榮、渾然一體、個性鮮明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其開發范圍總面積約3.5平方公里,其中風貌拓展區約2平方公里。今年5月2日,含山縣政府與安徽多創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簽訂合同。運漕鎮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和中心區城市設計方案已于8月底完成,2平方公里的景觀規劃已經著手。 |